“人生最酷的事,就是把吹过的牛皮都实现”。
文|马莲红
发自杭州
“我们最终追求的是健身平权,让中国每一个人都可以花99块钱打一场高尔夫,坐一次游艇。”在乐刻运动十周年大会前,创始人韩伟这样说。
4月14日,乐刻宣布将通过“2+N”品牌矩阵剑指“百城万店”,业务更将延伸至篮球、羽毛球甚至高尔夫等多个运动场景。
目前,乐刻已在全国40城布局近2000家门店,注册用户超过1400万 ,尽管在体量上已是行业领跑者,距离“万店”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作为体育行业的明星企业,乐刻的新战略迅速引发行业热议。这些目标看似激进,却契合当下需求。我国现有484万个体育场地,但普遍存在“场地有余、服务不足”的错配,恰恰是乐刻擅长破局的方向。
挑战同样存在:乐刻需要同时解决“有没有”和“好不好”两个问题——既要快速扩展新市场,又要输出稳定服务质量,相当于同时运营快捷酒店与高端酒店,对组织运营体系提出极高要求。
这或许正是乐刻被称为“健身界华住”的含义。华住通过汉庭、全季、禧玥的多品牌体系,覆盖从100元到2000元的价格带。能否将这套打法迁移至服务更重的健身行业,将成为乐刻未来十年最大的看点。
乐刻战略升级,为什么是现在?
回顾乐刻过去的对外表达,从星巴克到盒马鲜生,其比对对象常随战略变化调整。如今以华住作为参照,是为了让公众看懂:乐刻不仅要“开更多健身房”,而是要跑出一个新的行业逻辑。
十年前,中国健身行业以高额预付费为主,跑路频发,用户体验不佳。一线城市年卡动辄三千元,加上996的工作节奏,“你下班了,教练也下班了”,健身对年轻人来说门槛极高。
2015年,韩伟辞去阿里市场总监职务,创立乐刻运动,推出24小时开放、99元包月的健身房。凭借互联网与共享经济模式,乐刻迅速吸引大批健身新手,也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乐刻在规模上跑赢传统俱乐部,靠的是轻量化与标准化:在场地、服务双重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自营+合伙”模式确保健康现金流、建立行业信任,最终成为国内体量最大的健身品牌之一。
健身行业过去与现在对比
而今天,乐刻已经从“革新者”变成了“被追赶者”。24小时制和月卡制的健身房在全国各地迅速复制,中田健身的门店已超1800家,坚蛋运动门店也超过200家。
“ 十年前这个行业大概30分,今天基本都过了及格线。 ”韩伟表示,“用户至少不用担心被骗钱跑路,行业进入了更健康的阶段。”
但也正因为大家都开始用月付制、讲性价比,乐刻过去那套打法变成了“共识”。行业变得健康,也意味着乐刻得重新找自己的不一样。
韩伟没打算回避这个现实,下一个十年,华住、贝壳、Uber,都是可以乐刻学习的对象。
健身界的华住:“2+N”平台矩阵达成“百城万店”目标
“我们不是拿华住来打比方的,是要真的干一件类似的事。”韩伟解释,华住给用户带来的是高性价比住宿体验,“过去你住不起五星酒店,现在有了全季,体验不打折扣。我们要做的就是拉高行业‘下限’。”
从汉庭到全季再到禧玥,华住用超过20个品牌打穿了从百元到千元的价格带。乐刻要做的,是在不同密度、不同服务需求下,建立自己的品牌矩阵。
当前健身行业具备这一转型的基础——健身人口增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等外部条件已成熟。乐刻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夏东表示, 乐刻将用“2+N”平台矩阵达成“百城万店”目标 。
乐刻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夏东
该矩阵由“乐刻健身”和“FEELINGME乐刻私教馆”构成主力,再拓展出“闪电熊猫健身”(新兴市场),“FitTribe飞踹运动”(体能社区),“YOGAPOD小瑜荚”(瑜伽普拉提),“LOVEFITT拉飞”(专业铁馆),“Recore无限核子健身”(大型健身房)等多个子品牌。
不同门店面向不同客群。“不让合伙人冒风险”,韩伟说,“直营先啃硬骨头,跑通模型再放开合伙。我们做了三年自营,才放开加盟。 现在结构是1:3,直营占25%,合伙人占75%,回本周期控制在30个月内 。”
针对“越开越密”的外界疑问,韩伟回应称,“如果附近已有门店,我们会优先问现有合伙人是否愿意开,避免利益冲突。不过我们也强调市场导向,不可能完全让利于某一家门店。就像银泰四角都有星巴克,密度高未必是坏事,整体份额可能更大。”
万店之外,乐刻盯上了酒店、轻食、健身器械、运动场馆
乐刻正与华住等酒店品牌合作,希望将其标准化运营模型嵌入酒店健身房——不再是“50㎡+两台跑步机”,而是依照乐刻模型规划空间,对酒店客人和周边用户开放,实现从成本中心向盈利中心的转化。类似项目也在与绿城、万科等地产企业推进。
由乐刻联合桔子酒店打造的健身式客房
同时,乐刻正布局健身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 自研器械、做健康轻食、延展到居家服务 。“我们不是为赚器械的钱,我们想用1万块的成本,做出1万块品质的设备。”韩伟指出,“乐刻有渠道和大量用户使用反馈,结合第三方高端的设计能力去赋能厂家,让健身器械升级,最终是让用户用上高性价比高质量的好器械。
轻食逻辑相同。“市面健身餐贵、口味差、预制多,我们希望用非预制、标准化方式,做出20—25元的健康餐。”目前,乐刻已与轻食品牌超级碗FOODBOWL在杭州成立合资公司,将健康餐配送至乐刻门店。
所有动作的本质,是用更低的边际成本完成“用户体验闭环”——这和华住构建供应链平台的逻辑如出一辙。
未来,健身行业能否跑出“华住式路径”,笔者看来,这取决于三点:中台能力能否复制到不同场景?服务体验能否持续拉开差距?品牌矩阵是否清晰,用户认知是否足够明确?
同时,对整个体育行业来说,另一个悬念正在被抛出: 99元一次的高尔夫,能否成为现实?
韩伟表示,乐刻已经跑通健身行业,“跨到篮球、羽毛球,相信不是难事”。很快,用户将在杭州看到乐刻与运动场馆的合作落地。
乐刻羽毛球场效果图
“我们想成为你身边每一个体育服务场景的连接者。”韩伟说,“不只是健身房,而是你住的酒店、楼下的小区、对面的球馆……羽毛球、游泳、高尔夫、乒乓球、篮球、游艇,都能通过乐刻连接到。”“如果一定要总结一句话,我们想成为‘ 这个社会上最高效、最低成本的运动场景提供者 ’。”
在新的领域,乐刻将依旧保持原有打法:24小时营业、低价、连锁,即未来消费者无论何时何地想打球,都能前往最近的一家场馆。对体育行业来说,乐刻是否会带来与健身行业一样的变化?这场尝试,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乐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