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品牌们开始回归线下。
当线上流量见顶、赛事赞助趋于同质化后,品牌们重新意识到——真正能与消费者建立长线关系的,不是曝光,而是场景。
品牌们不再只是入驻城市,而是「融入城市」,融入其节奏、文化与人群,成为这座城市运动生态的一部分。
于是,一个问题也随之浮现:运动品牌和一座城市的连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New Balance在南京的这次实践,或许是一个新的答案。
「跑步比赛,其实是一场跑者间的Party。」
清晨的南京玄武湖被薄雾笼罩,城墙在远处若隐若现。雾气之中,脚步声、呼吸声与鼓点声混杂成节奏——这是一首属于南京的晨曲。
这一刻,玄武湖不再是公园,而是一座巨大的能量场。红色号码布在阳光下闪耀,脚步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像是这座城市最燃的一次早安。
10月12日,2025年度「NB10K城市跑步系列赛」在南京玄武湖十里长堤鸣枪开跑。近2000名跑者齐聚一堂,在比赛现场,囊括资深跑者到初级爱好者,跑友们在互动区互相打气,拍照打卡,New Balance南马吉祥物「南嘎嘎」亦惊喜亮相现场。
赛后,精致的印有城市地标的奖牌、冰凉的雪糕、本地特色的风味小吃与能量补给,构成了属于南京的「赛后仪式感」。
对许多跑者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比赛的终点,更是一段记忆的起点。
此次比赛,也是NB10K城市跑步系列赛首次来到南京。作为New Balance自有赛事IP,这不仅是一场10公里跑,更是一场融合城市地标、跑步体验与品牌氛围的「城市跑步嘉年华」。
自2023年系列赛启动以来,NB10K已先后走进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每一站的比赛地,几乎都是当地跑者心中的「圣地」——上海世纪公园、北京奥森公园、南京玄武湖……这些场地的选择,体现了New Balance所强调的「城市主场」理念:让跑者在最熟悉的城市空间里,认识更多伙伴、感受特别的城市跑步文化,用脚步探索城市的美好,找到归属与共鸣。
赛事中一个颇具巧思的细节是:凡穿New Balance跑鞋完赛的跑者,可退还报名费129元。这种看似「小福利」的设计,其实是品牌与跑者之间的双向奔赴——New Balance不只是组织者,更是同路人。
这种轻竞赛、重参与的赛制,恰如其分的距离,精心选择的场地,有地域性连接的参赛群体,逐渐形成了NB10K独特的品牌赛事标签,更成长为跑圈现象级IP。
该赛事也从最初跑友之间的陌生尝试,逐渐赢得跑者认可,回顾2023年赛事刚启动时,每场比赛还无需抽签,到现如今站站爆满,一签难求。
许多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打卡、分享体验,甚至留言「希望NB10K下一站来我的城市」,成为年度最被期待的跑者节日。
事实上,NB10K的成功,并非只是追随跑步热潮的一次爆红,而是在热潮来临之前,品牌早已用专业积淀、产品力与社群文化铺好了路。
10K,正在成为当代跑者的「黄金距离」。
在跑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当下,它既没有全马的高门槛,也比5K更具挑战性与仪式感,让人既能感受速度,又能体验耐力,是平衡「竞技」与「社交」的理想选择。
尤其在年轻跑者群体中,10K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语言:可分享、可参与、可持续,更是一种在快节奏城市生活中找到「自我掌控感」的途径。
早在两年前,New Balance就前瞻性地洞察到这一趋势,创立NB10K城市跑步系列赛,作为连接跑者与品牌的桥梁,塑造了兼具专业性与亲和力的跑步体验。这种判断,源自品牌深厚的跑步基因与对本土跑步文化的敏锐洞察。
New Balance的故事始于1906年,被誉为「马拉松之城」的波士顿。创始人William J. Riley从鸡爪中获得灵感,设计出第一款足弓支撑器。
此后一个多世纪,New Balance始终坚守「为跑者而生」的初心,从20世纪六十年代打造了第一双提供多宽度的、具有足部支撑功能的跑鞋,再到「可以拿到990分的」的New Balance,990系列……New Balance不断以科技与工艺创新深化自己的专业基因。
这使得NB10K天然带有「以跑者为核心」的品牌哲学,每一个赛道,每一公里体验,都是品牌与跑者的双向对话。
在本次NB10K南京站,New Balance更以赛事+产品+社群的组合方式,呈现出完整的品牌体验系统。
在产品层面,品牌同步发布两款新品配色,主打马拉松与长距离训练的FuelCell SC Elite v5与主打日常竞速训练FuelCell Rebel v5。两款鞋以不同定位覆盖从日常训练到比赛的全链路跑步场景,让赛事成为产品体验的真实场域。
在社群层面,New Balance携手南京本地124个跑团,组成「主场 Pacer(配速员)」阵营,并新增60/75分钟配速段,以满足不同阶段跑者的参赛需求。品牌不仅关注速度,更重视陪伴——让每一位跑者都能在自己的节奏里找到归属感。
赛事之外,南京景枫中心全新开幕的New Balance Running Hub亦为跑者带来多元体验。
店内的「跑步体验区」设有专业跑训设备,模拟道路跑感,帮助跑者们感受不同鞋款的适配性,助力挑选出贴合自身需求的New Balance专业跑鞋与跑步装备,未来还将每月提供限量名额邀跑者们体验科学专业的跑姿测试服务。形成从「赛事-产品-体验」的完整闭环,让品牌不止停留在「卖鞋」,而是真正参与进跑者的生活。
这种「赛事即体验」、「产品即内容」的逻辑,实际上是New Balance在全球跑步市场长期磨炼出的品牌方法论。
从国际经验来看,品牌先后赞助了纽约马拉松、伦敦马拉松,并以此为核心打造完整的赛事生态系统。例如在纽约马拉松期间,品牌在中央公园旁设立两层快闪店,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鞋款试穿区及跑道实测体验,并同步发布2025纽约马拉松特别系列。
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伦敦马拉松、纽约马拉松等世界级赛事赞助中,还是NB10K这样的自有IP中,品牌始终把重点放在跑者体验的细节与文化表达上,而非单纯曝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国田协在路跑工作会议中正式增设「10公里认证赛事」类别,鼓励各地举办更灵活、更适配城市节奏的赛事,这意味着10K将成为未来城市路跑结构优化的重要支点。
New Balance对10K的提前布局与深度投入,恰与这一趋势高度契合。品牌并非盲目追随「跑步热」,而是通过系统性的赛事生态与长期社群共建,以更专业、更本土化的方式,参与中国跑步文化的重塑。
运动品牌与城市的连接,正在成为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新竞争维度。
在流量红利趋缓、线上增长触顶的背景下,品牌开始重新回到「线下」,试图通过深度介入城市生活,去建立更稳固、更可持续的用户关系。这不只是市场行为,更是一种更具有情感效应的「文化共建」:品牌的理念、产品与城市的文化肌理、生活节奏之间,开始形成新的共振。
但不同体量的品牌,在这条赛道上的策略截然不同。头部品牌依托雄厚的资源整合能力,可以通过顶级赛事赞助、明星代言与全国性活动,持续构建覆盖全国的影响力矩阵。
而中腰部品牌则必须采取「聚焦」策略,从城市生活的细微场景切入。这种打法,本质上是以一座城市为起点,聚拢核心人群,打造可感知的文化归属,再通过社群运营与内容延展,形成由点到面的辐射效应。换句话说,更聚集的圈层、更深的共创,带来了更强的情感链接。
对这些品牌而言,城市成为叙事的新起点。
NB10K来到南京,不仅是这种策略的代表样本,更是New Balance长期跑步战略的自然延伸。
要知道,南京这座城市与跑步之间有着深厚渊源,1910年,中国史上第一场马拉松在这里完赛;1957年,新中国首场马拉松亦在这里举行。跑步,早已刻在这座城市的肌理当中。
而南京马拉松,作为New Balance在中国本土赞助的首个世界田联金标赛事,品牌携手赛事两年期间,报名人数从2024年的12万跃升至24万,翻倍的增长背后,是品牌在赛事体验、社群运营、跑者培养等多维度的深度参与。
在南马正式开跑之前,New Balance已通过NB10K南京、南马训练营等活动提前与不同阶段的跑者建立深度连接,将品牌slogan「Run your way.」融入每一环节,形成贯穿整个秋季跑步季的组合联动。
顶级马拉松赛事承载品牌专业主张,自有IP赛事则承接大众参与热情,这不仅起到赛事预热作用,更让品牌在跑圈「提前发声」,抢占马拉松赛季心智。
由此,New Balance在南京的赛事布局愈发清晰:在一座城市内完成赛事矩阵的闭环搭建,实现从专业竞技到全民跑步的全方位覆盖。
事实上,New Balance此前在中国市场更多被认知为「潮流+经典跑鞋」品牌,而通过这一组合打法,品牌正主动将「专业跑鞋品牌」的身份重新推向台前。
这一系列动作让品牌的触点不再局限于「赛事当天」,而是延展到「赛事前的训练准备」与「赛事后的社群延续」,形成完整的运营闭环,也让「跑步」真正成为一种被持续体验、讨论与分享的生活方式。
更深层的变化在于,New Balance 深度介入了赛事内容的设计、跑者体验的优化和跑步文化的建设,通过赛事与社群形成长期共创关系,实现从「专业装备提供者」到「跑步生活方式引领者」的跃迁。
此外,南京首家New Balance Running Hub的落地,更让品牌在城市中有了长期的文化锚点;而南马限定系列的推出,则将专业科技与地方情感紧密结合,让品牌产品成为赛事记忆的一部分。
在体育品牌普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当下,「深耕重点城市、构建跑步生态」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跑步品牌中,能同时拥有金标马拉松合作资源与自有赛事 IP 运营能力的品牌屈指可数,New Balance以南京为样本,以赛事为核心场景,打通产品、社群与生活方式的全链路,不仅强化了品牌的专业形象,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行业示范样本。
展望未来,随着New Balance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深化,品牌生态的不断完善,这样的模式势必将在更多城市落地——不论是10K还是马拉松的42.195公里,或许都只是品牌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