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
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和澳大利亚达成一项价值8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开采稀土资源。然而美国媒体《国家利益》对此并不看好, 该媒体认为与其在地球上艰难开采稀土,还不如把目光放在月球上。
《国家利益》声称,“就像谁占了沙漠里的所有水源,谁就能控制整片荒漠一样。中国已经巧妙地拿下了全球已知稀土矿的大部分资源,更关键的是,中国几乎垄断了稀土矿的加工环节。”
《国家利益》表示,美国应该去月球挖稀土
“正因为如此,再加上美国的高端科技生产严重依赖稀土,中国实际上掌握了一张极具杀伤力的王牌来牵制美国,而眼下,美国几乎没有什么可行的替代方案。”
文章承认,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既缺乏稀土矿的加工能力,也缺乏真正高价值的“重稀土”矿。美国境内确实有不少“轻稀土”,但那类材料主要用于普通电子产品,而像F-35这种先进武器平台所需的是重稀土元素。
《国家利益》强调,“ 中国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出口轻稀土时并不设太多限制——反正美国自己也能挖。而重稀土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
尽管澳大利亚也有一些重稀土,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政府这几年一直在极力帮助澳大利亚扩大稀土产能。然后《国家利益》悲观地表示, “但即便如此,美国想靠澳洲就彻底摆脱中国的稀土支配地位,几乎不可能。”
于是文章认为,还有一个地方也许能让美国找到源源不断的重稀土——那就是“月球”。
《国家利益》援引美国学者们的想法表示,美国可以考虑搞一个“太空版曼哈顿计划(美国二战时期的原子弹计划)”,把目光投向太空采矿,尤其是离地球只有几天航程的月球。
早在2009年的一份研究中,美国政府就评估过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载人采矿基地的成本:大约需要投入350亿美元,每年后续维护还得花上70亿美元。 按照2025年的币值算,大约要投入650亿美元。
“这个数字看起来吓人,如果能让美国彻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那其实算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国家利益》乐观地表示道。并且, 此举还能“大幅提升美国的科技水平、巩固其在太空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能在国际上增加美国的‘面子’(原文如此)”。
美国科学家认为,月球上的某些区域(比如“风暴洋KREEP”)富含重稀土元素。所谓“KREEP”,是由“钾(K)+稀土元素(REE)+磷酸盐(P)”三个词组合而成的缩写。
月球表面上那些早已熄灭的玄武岩火山平原中,可能蕴藏着大量的重稀土元素, 在月球南极的艾特肯盆地,也发现了重要的稀土矿藏。 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最近甚至提议,先在那儿建个核反应堆,为未来的载人月球基地供能。
前福克斯新闻制作人,现任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
此外,研究显示,月球高地地区的铕(Eu)含量更高——这是一种关键的稀土元素。波音公司援引路透社的资料指出: “月球上存在稀土金属,包括钪(Sc)、钇(Y)以及15种镧系元素。” 其中钪和钇都是制造电子元件、激光器、超导体等高科技产品必不可少的重稀土。
虽然看起来前景如此美妙,《国家利益》却略带不满地表示,“在华盛顿,很少有人愿意认真讨论这个话题。一方面,很多政客仍然把太空计划看作是烧钱的花架子;另一方面,他们也被那庞大的预算数字吓退”。
“ 但一个已经背上37万亿美元国债的国家,却嫌区区650亿美元太贵,这逻辑多少有点说不过去。毕竟,如果真能解决稀土依赖问题,那回报可能是难以估量的 ”——文章补充道。
今年7月,欧日宣布共同开发稀土
《国家利益》认为,“说到底,美国要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最直接、最彻底的办法,就是立刻启动月球采矿计划,甚至进一步拓展到小行星等近地天体。问题是: 美国领导层有没有这个胆量去干?还是,他们会继续向中国妥协,去找一些‘地球上的折中方案’(例如和澳大利亚合作)? ”
整体看来,这篇文章颇有点“怒其不争”的意思,认为美国应及早把所有对稀土的努力投入到登月上去,可是这真的行得通吗?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国家利益》的这篇文章比美澳合作开发稀土还要不靠谱。
在我看来,原因有三点:
首先自然是技术上难度太大 ,美国现在存在两个基础问题 ,第一是美国在地球上都解决不好稀土资源的开采和提炼,上月球就能解决了?第二是“重返月球”的口号已经喊了二十多年了,美国先想办法“回到”月球再说。
10月13日,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宣布裁员10%
其次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即便美国有能力在2030年前后登月,并能用“不可思议”地速度在五年内解决开发月球矿石基地所需的能源(比如核电站)、基建、技术——显然这不可能——那也要2035年以后了,可现在美国的稀土问题如何解决呢?
最后一点是“经济账”,无论最新美澳的稀土合作协议还是去月球开发稀土,都存在一个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问题。
即便现在全球稀土价格飞涨,但其总体市场规模仍十分有限,这也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无论开采还是提炼,无论是原生稀土还是伴随稀土 ,例如电解铝中产生的“镓(Ga)”, 对于我们而言稀土就是“工业附属品”,成本低廉。
但是其它国家想要复制这一切不是绝对做不到(即便有技术难关),而是你要投入可能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产业链 (包括累积上千亿美元的电力能源、数百亿美元的环保配套、数千亿美元的钢、铝、石化生产线等等等等)—— 却仅仅为了获取每年不足百亿美元规模的稀土?
并且美国还不需要这么多稀土,因为目前最受稀土紧缺困扰的是美国军火工业、航空航天产业。
国内的电解铝工厂
毕竟我们没有切断对外的民用工业稀土配额,其价格也远在国外民用工业企业可接受的成本控制范围以内。
所以回头看美澳稀土协议亦或者月球开采稀土,如果能用85亿或650亿美元就能使美国摆脱对稀土的依赖,亦如特朗普所说:“明年此时,一公斤稀土将只值两块钱”,那自然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但所有人都清楚,这不可能。
从2015年奥巴马时代开始重视稀土问题,到现在十年过去了,如同美国叫唤二十年的“重返月球”一样,他们只会说,不会真的做。 #头条媒体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