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小因扎吉离队时,批评家们唱衰齐沃时,提出的一个理由是:齐沃不是意大利人。
是不是意大利人,真那么重要吗?个人持怀疑态度。
蓝黑军历史上,总计有19位教练帮助球队赢得过奖杯,确实,其中大约2/3是意籍教练,不乏曼奇尼 (7个奖杯) 、小因扎吉 (6个) 这样的史册功勋,但也有1/3是外教,说“非意籍教练一定不成”,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要说真正能“冲击上限”成功的两位教练,还真不是意大利籍,一位是阿根廷人赫雷拉 (大国际时代的主帅) ,一位是三冠王功勋穆里尼奥 。
关于这一点,业内一种观点是:有时,国米需要教练在了解意大利足球的同时,也偶尔能“跳出意大利式思维”,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
什么叫做 意式足球思维?就是:唯结果论 。
典型例子就是上赛季,国米欧冠杀入决赛,成就了足以让一代球迷铭记数十年的经典名局(如对决巴萨、拜仁),经济收益盆满钵溢,还拔高了国米的国际声望。但只是因为国米欧冠决赛未能取胜,因此惨遭意媒和意甲各队反复嘲讽,蓝黑军被定义为“loser(失败者)”,哪怕很多嘲讽国米的球队,自己欧冠资格都争不下,或者欧冠16强都进不了。
他们何来的底气?归根结底就是意式足球思维作祟:什么收益、声望、精彩过程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最后谁赢了!
这种意式足球思维,也体现在本赛季。
目前国米取得双线7连胜,表现可圈可点。
然而,亚平宁的大批足坛人士,却少谈比赛,迫不及待的想搞一个问题。
国米本赛季能否捞到奖杯?是全力以赴踢欧冠,争取四年内第三次杀入决赛并洗雪前两次落败之耻?还是像决赛输给曼城后,全力以赴冲击意甲冠军 ?
如比亚辛指出:“连续2年杀入欧冠决赛这很难,本赛季国米应该会全力冲击联赛冠军,球队需要特别小心AC米兰……”
更多专家如安布罗西尼、文托拉等人则指出,国米应该集中全力去打欧冠,因为球队具备在欧冠出成绩的可能性。
从目前的舆论形势来看,如果国米最终成绩是“联赛前四+欧冠16强或8强+几位年轻人长足进步”,这足以实现官方目标。但若真是如此成绩,蓝黑军一定会惨遭意媒审判,齐沃更是会被花式嘲讽,因为在“意式唯结果论”看来,没有奖杯,那就是一无是处!
那么, 国米本赛季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 ?
从马洛塔的表态来看,目标是“成绩保下限、冲上限,并大力推动换血”。
虽说巨头嘴上表态“国米这样的豪门,必须各线都冲击巅峰”,但这是场面话。实际上,从他赛季至今多次专访来看,国米目标是“确保联赛争四、欧冠增收的前提下,大力培养年轻人,在此基础上看看有没有机会争取奖杯”。
这是务实的想法。球队2026年可能有不少老将离队甚至退役,换血是头等大事。
从齐沃的风格来看,他也不会像多数意大利名宿一样,因为“唯结果论”而忽略“过程”。他也不会急于制定目标,会根据形势随时调整策略。
上轮国米击败罗马后,记者们问齐沃,本赛季国米目标是不是联赛争冠?齐沃答:“不考虑那么远的事,只考虑接下来的比赛。待到明年春天时再说。”
击败圣吉罗斯后,记者追问齐沃是否考虑击败那不勒斯,冲击意甲榜首?齐沃答:“在我短暂的教练和球员生涯中,我学会了在获得一场并不容易的胜利后,停下来享受你的表现。”
总之, 齐沃的理念就是:比起只盯着结果,他更加享受过程。比起现在就谈论赛季目标究竟是什么奖杯,他只想专注于打好眼下的比赛,然后在赛季中后期,根据形势,再来决定最终策略 。
这让人们意识到:虽然齐沃在意大利踢球、执教多年,算“半个意大利人”。但实际上,他的一些思维方式,还是能够跳出意大利人的传统习惯。
齐沃执教的两大长板,一为“魔鬼训练”,一为“灵活应变不死板”。
前者谈论较多,不赘述。后者在执教国米的过程中,已经清楚的体现出来。
世俱杯四战,齐沃换上的球员总计贡献1球2助攻。
联赛7战,教练换上的球员总计贡献2球3助攻。
今晨欧冠,也是齐沃中场就调整防线,效果绝佳,他换上的博尼也贡献助攻,这个助攻对国米推动换血、对皮奥成长来说非常重要——进球后他差点哭出来。
齐沃的应变,不止是表现在“战术方面”,在“战略方面”亦是如此:7-8月份他的蓝图是3421(他公开谈过几次),随着转会进展,他迅速放弃原计划,重新以352为蓝图。这同样是一种应变。
既然国米有这样一位应变高手做教练,那么,球队何须在10月份就去限定本赛季的框架?先享受过程,待到明年春季,再根据形势调整战略,若有机会冲击奖杯,相信国米会做出合理选择。